我院举办丽泽导师学校活动暨研究生培养督导与新导师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3-03-05

我院举办丽泽导师学校活动暨研究生培养督导与新导师座谈会

 

32日下午,丽泽导师学校系列活动之一——研究生培养督导与新导师座谈会在学院4楼会议室举行。院长葛永海,人文学院研究生培养督导主任俞樟华,督导成员刘永良、刘力坚、陈可畏,新增列研究生导师鲍有为、房栋、刘婧文、李义敏、孙伟民、吴起、余凡,及研办相关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王荣华主持。

 


会议开始,王荣华老师向与会老师解读了学院新制定的《人文学院研究生培养督导组工作办法》,该办法根据《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培养督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师研字〔202210号)相关规定,结合人文学院实际情况,从立德树人、研究生课堂、学位论文、师生交流等多个层面规定了研究生培养督导的各项职责,为提升学院研究生整体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俞樟华老师作为学院资深教授、导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研究生教学与指导案例,与老师们分享了他的为师之道,俞老师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是长期的磨合过程,除了基本的沟通技巧,更多的是导师要有爱心、耐心,要在与学生多次的交流与交谈中,根据学生特性有针对性的给他们开书目、补短板,边学边练。要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指导学生打好检索资料、查阅文献、写小论文等学术训练的基本功,养成谨慎细致、有责任心和担当的学术研究习惯;在学位论文的指导方面,选题要趁早、也要精准,基于文科学位论文的特殊性,导师尤其要把好文字规范关,杜绝“硬伤”。远在东北老家,不能及时赶回的刘永良老师,通过线上与老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他从加强专业知识训练,构建理论体系,因材施教,培养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陈可畏老师鼓励新导师多将自己好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要多接触、常督促、勤引导。刘力坚老师指出新导师除了将好的经验带给学生,也可以积极向学院多提好的建议,要指导学生多读经典,多选具有科研价值的论题,多运用跨学科知识观点支撑论文。

 

会上,几位新导师也针对自己在研究生指导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现场请教各位督导,督导们都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提出一些建议。

 


  院长葛永海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必要性与成效性。他指出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学位点不断的发展和提升,离不开导师们以老带新的传承,督导们都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的丰富经历,提出了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新导师还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吸收、消化,希望青年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尽快提升指导能力,带领我院研究生在学术活动、科研产出等方面多下功夫,有所突破。学院也将会通过设立院级优秀论文等措施来鼓励研究生多出成果,进一步提升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


来源|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