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娜、熊威:“幸福”的生成与阐释——基于《青鸟》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考察
发布时间: 2023-06-12

摘要:1908年,莫里斯·梅特林克发表了剧本《青鸟》。1913年,乔治特·莱勃伦克将其改写为童话。童话《青鸟》消解了原作青鸟意象的多义性与含混性,凸显其与幸福的关联。1921年,童话《青鸟》传入中国。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正好契合了茅盾等人将象征主义与为人生理念相调和的文学主张,顺应了当时儿童读物的教育意图。此后,《青鸟》被译介、改写乃至重写的历史,也是青鸟象征幸福不断生成与阐释的过程。追寻青鸟的历程多被简化为追寻幸福的教育实践。随着童话《青鸟》被视作儿童文学经典,青鸟象征幸福之说更是被固化为“常识”传递给儿童受众,大量副文本围绕此“常识”而被生产。这种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改编名著的实践,虽然契合了市场消费的需求,却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剧本《青鸟》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该文刊发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3

 

来源|儿童文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