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读理趣,掘数求真 —— 记林江泽老师 “语文阅读素养测评:理念解读、实践分析与数据挖掘” 讲座
发布时间: 2025-05-08


425日晚,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林江泽老师在24103教室带来题为“语文阅读素养测评:理念解读、实践分析与数据挖掘”的讲座。我院任居易老师主持讲座,中文师范技能教研室教师代表王倩老师及部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到场聆听。

 

本次讲座从理念解读、实践分析和数据挖掘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深度阐释了语文阅读素养的核心概念,并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对当前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讲座伊始,林江泽老师紧扣我国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素养”要求,引入国际知名的PIRLSPISA权威测评体系,系统讲解了阅读素养的界定及其本质特征,并通过认知和内容的双重视角,揭示了阅读素养的核心内涵。林老师指出,阅读素养不仅是读者通过文本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是参与社会交往、实现审美升华的重要路径,具体体现在阅读与鉴赏的沉浸感悟、表达与交流的思维碰撞、梳理与探究的逻辑建构等多元实践范式之中。



在实践分析环节,林江泽老师通过展示语文阅读素养测评的典型样题,分析了当前阅读素养测评的典型特征和不足之处。林老师强调,当下教育实践往往过于追求高认知的评价性阅读理解,却忽视了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对此,他提出试题命制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真实还原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

 


针对数据挖掘维度,林江泽老师通过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联想到现实教育,引出量化研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林老师认为,科学的阅读素养研究既有利于诊断教学问题,揭示出阅读素养培养的潜在规律,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与感知世界,为科学规划教学策略提供实证支撑。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任居易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向同学们分享阅读心得:“阅读应当先‘走进文本’,沉浸其中理解内容;再‘走出文本’,提炼思考形成见解。唯有在明确阅读目的指引下,才能以专注的状态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以反思的精神将知识提升为智慧。”这不仅启发同学们思考当下的个人阅读方法,也引导大家深入探讨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次讲座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提升语文阅读素养测评的科学性提供了创新性的观点与思路。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项莎翔、蔡烁佳

图:李雨琪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